在中国,大约一直到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毒品一词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在中国,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使用“毒品”一词,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流行起来。
毒品的由来
在奴隶社会,人们种植、采集毒品原植物用于消遣取乐、医治疾病或宗教、部落的庆典活动。9世纪,罂粟作为药品输入唐朝国都长安。
清朝时,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,一场灾难深重的鸦片之害降临华夏大地,并引发了1840年和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。
1912年《海牙禁止鸦片公约》规定,除科学需要和合法医疗外,严禁非法使用海洛因等。
新中国成立后,党中央发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禁毒运动,在两年多时间里,使危害我国100余年,屡禁不绝的种毒、贩毒、吸毒的社会公害现象终于被肃清了。
改革开放以来,由于国际毒品泛滥,中国大陆已绝迹30余年的吸毒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。
扩展资料:
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是国际禁毒公约是《海牙鸦片公约》,于1912年1月23日在海牙签署。
1912年1月,由中国、美国、日本、英国、德国等国家在海牙召开禁毒国际会议。签订了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《海牙禁止鸦片公约》。
该公约的要点是:缔约国应当制定法律管制“生鸦片”的生产、销售和进口;逐渐禁止“熟鸦片”的制造、贩卖和吸食;切实管理吗啡、海洛因、古柯等麻醉品。
它是世界禁毒领域第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件,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得到各国广泛接受,对现代主要国际禁毒公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,在国际禁毒合作史上有着重要意义。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国际鸦片公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