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同行评议(peer review)模式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学术成果审查程序同行评议,由来已久,形式也多种多样,目的是确定研究成果的真实性,重要性及原创性,从而把控期刊质量。论文投稿常见同行评议模式及新出现的实验性同行评议有哪些呢?整理出来给科研小伙伴参考。
单盲同行评议(Single-Blind Review或 Single Masked Review ):如 Cell。
审稿人信息不可见。
双盲同行评议(Double-Blind Review 或 Double Masked Review):如 Nature。
审稿人及作者信息都不可见
公开同行评议(Open Review): 如 GigaScience, Frontiers
审稿人及作者信息公开,提高审稿流程透明度,一定程度上促使审稿人审稿更用心,更负责,期刊编辑做决策也更透明 。
Re-review opt out : 如 BMC Biology
完成同行评议后,编辑或审稿人决定在文章完成修改后发表
Portable peer-review : 如 Journal transfer
即Transfer desk, 作者在投某高水平期刊拒稿后,编辑将稿件推荐给该出版机构的其它期刊,审稿意见一并转至新期刊
Decoupled peer-review : 如 Axios Review and Rubriq
第三方组织运营的同行评议
Post publication peer-review : 如F1000 Research
后同行评议,即先发表论文,随后受邀审稿人意见与论文一同发布,作者修改后上传新版本回应审稿人意见,通过同行评议后,论文可进入主流数据库索引
Collaborative peer review: 如eLife
审稿人,编辑甚至作者一起进行同行评议